园丁伉俪钟爱交谊舞 | |
发布: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15年10月14 |
一对老夫妻都是交谊舞迷,因为交谊舞而感情日笃。一年四季,夫妻俩每天准时出现在人民广场“以舞会友”,无偿教大家跳交谊舞,坚持了许多年。
交谊舞风靡大江南北
上世纪80年代初,交谊舞就像一股清风,吹遍了中国的大街小巷,交谊舞爱好者中不仅有工人、普通职员,还有大学教授。而此时,在远离内地沿海城市的新疆,也吹起了这股清风,身处南疆边陲小镇的李晓清与邵志斌,紧跟着这股流行风,加入了跳交谊舞的行列。
69岁的李晓清与70岁的邵志斌退休前都是焉耆县八一中学的高中教师,两人同为1986年从全国调拨科技干部进新疆的工作者。当年,李晓清和邵志斌都是大学生,怀揣支援边疆建设的一腔热情扎根在这里,投身于当地的教育事业。从大学校园中走出的两人,对于交谊舞并不陌生。
“在当时,跳交谊舞是公开场合下的一种社交礼仪活动,尤其是在工作之余,学校的礼堂里经常会举办一些交谊舞会。”李晓清从小热爱文艺,也擅长唱歌跳舞,虽然执教期间她教授的是理科课程,但是身上却活跃着文艺细胞。学校里举办文艺晚会,她都是文艺骨干,其中也少不了跳交谊舞压轴。而老伴邵志斌同样也是文艺爱好者,平时除了写写诗歌外,也乐于接触唱歌、跳舞等一些文娱活动。
交谊舞盛行于上世纪90年代,李晓清与邵志斌作为交谊舞的追随者,最早接触了这种舞蹈,并热情地投入其中,培养了浓厚的兴趣爱好,打下了坚实的交谊舞舞蹈基础。
广场上跳舞风雨无阻
2007年,随着邵志斌退下教师岗位,老两口开始规划即将开启的退休生活。经过一段时间的彷徨后,他们终于找到了生活的重心,重拾年轻时的兴趣爱好——跳交谊舞。
“一辈子忙忙碌碌的,很少有这么多的空闲时间,退休后很长一段时间都适应不过来,还好有交谊舞陪伴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定居于库尔勒的李晓清和邵志斌偶然间在人民广场附近碰到了跳交谊舞的自发团队,许多素不相识的市民聚集在一起以舞会友,仿佛让他们一下子找到了“组织”一般。自此以后,他们的生活“阵地”从家里搬到了人民广场,一年四季坚持不断。
为了提高舞技,老两口可没少下工夫,尤其是李晓清,常常守着电脑一遍又一遍地观看专业舞蹈家的视频资料,琢磨动作要领。琢磨透之后,又一遍遍地拉着老伴邵志斌在自家的客厅中练习。练习过程中,她不仅要指导老伴学会舞蹈动作,还要督促自己抓住舞蹈要领,忙得不得了。
“光是家里买的交谊舞碟片都有一大摞,跳舞这件事比吃饭都重要。”两个人对交谊舞越来越痴迷,每天到人民广场跳舞,雷打不动,风雨无阻。邵志斌记得,有一年冬天库尔勒下大雪,两个人还坚持赶到人民广场跳舞。跳完一曲后,他头戴的礼帽上落了一层雪,眉毛和眼睫毛都白了。
李晓清与邵志斌对交谊舞的热爱超过了普通人,当然源于这份执着,他们坚持将学习交谊舞当做生活的一部分,享受学习的过程带来的快乐。
敬老院响起欢声笑语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李晓清和邵志斌喜欢跳舞,也喜欢教别人跳舞。在这样互动的过程中,他们收获着别样的生活体验。
“我们不仅在广场上跳,还每天在家里跳,越跳越上瘾,尤其是学会了一套新舞曲后,就想教会其他的舞友跳。”夫妻俩在人民广场上的名气可不小,很多人都知道,这里有一对跳交谊舞的老夫妻,舞技精湛。因此许多交谊舞爱好者慕名而来,与他们相互切磋、交流,他们也毫无保留地与别人分享自己的经验,并无偿教大家跳舞。为此,他们“手下”的学员有不少,且追随了他们很多年。
除此之外,老两口还将交谊舞带入了志愿者服务的队伍中。目前,李晓清与邵志斌都是阳光志愿者服务队的志愿者,不定期地参加各类志愿者服务活动。每当志愿者团队到敬老院看望老人时,志愿者们便会自发地排练一些文艺节目,帮助敬老院的老人们排解心中的寂寞和孤单。活动中,只要有李晓清与邵志斌的身影,他们一定会现场表演几支舞蹈给老人们看,活跃现场气氛。
“人活着就是一股精气神。”跳了多年交谊舞的李晓清虽然已年近70,但是身材匀称、腰身挺拔,精气神十足,她说这都得益于跳舞。而老伴邵志斌也是身板硬朗,一年四季很少得病,就连感冒都很难有。
在采访结束时,李晓清与邵志斌告诉记者,他们最近还报名参加了表演班的培训课程,学习舞台表演。“人要活到老学到老,这样才活得有意义。”因为有着同样的兴趣爱好,老两口的退休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快乐而幸福。
业务QQ:
21904483 (点击交谈)
290578922 (点击交谈)
电子邮箱:
290578922@qq.com
21904483@qq.com
联系手机:1585510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