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改造百个市民广场 广场舞不再是扰民舞 | |
发布: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14年1月12 |
因为家门口的广场舞屡屡打搅清净,家住航东路的郭老伯这两年没少找七宝文体中心告状。新年伊始,他又拨通了文体中心电话,却在电话那头笑着说:“现在广场舞的音响分贝低了——我看电视听得清,读报纸看得进。现在人家再去广场跳舞,我双手赞成!”
让郭老伯为广场舞改投“赞成票”的是闵行市民广场设施改造项目。自去年下半年起,闵行全区100个市民广场陆续改造完毕并投入使用,改善了市民广场文化活动环境。与此同时,一份《市民广场文化服务活动管理办法》也在各文体团队中热烈酝酿。据悉,今年3月,广场文体团队“自律书”将正式出台,从活动时间到音响音量上限,都在自律范围之内。
航东路、航北路附近有一块约三百平方米的空地,周边是六七栋多层住宅楼。2012年起,这片空地成为航华社区快乐舞步健身操队的根据地。每晚6点20分,在队长刘明易、汤国宪的带领下,团队准时在此练操跳舞。“快乐舞步”人气高涨,团队迅速扩容到600余人,每晚空地上站得里三层外三层,人多的时候,连人行道上都挤得满满的。
人一多,音乐伴奏就成了难题:音量低了,外圈的人根本听不清。于是,跳舞的人越来越多,音量也越开越大。高分贝的噪音,扰了附近住宅楼里居民的清净。即使关上窗、拉起窗帘,音乐声、拍手声照样往耳朵里钻。无奈,看新闻的老人,站到了电视机跟前;做功课的学生,耳朵里塞上了棉花……
时间一久,双方矛盾升级:一开始投诉不断,到后来这厢“快乐舞步”刚刚架起音响,摆开功架,楼上一袋菜皮就从天而降……为了协调双方矛盾,街道、社区文体中心等部门没少做“老娘舅”,但效果有限。说起广场舞,楼里居民有气:高分贝噪音每晚在耳边“轰炸”,如何受得了?广场舞团队成员也觉得委屈:绿地、广场本来就是公共空间,你可以散步,我为啥就不能跳舞?
因广场舞引发的矛盾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如何在“锻炼权”与“休息权”找到一个妥帖的“平衡点”,考验着政府部门的管理智慧。
市民广场文化设施改造,成为闵行着手缓解矛盾的突破口。前期调研中,闵行区文广局摸清“家底”:区内群众自发组成的广场文体活动团队多达3000余支,但全区各类群众活动场地只有200余个。市民广场改造的基调由此定下:不搞大拆大建,不搞“景观工程”,干脆把百姓活动需求旺盛的场地改造为文化广场。为了确保项目普惠性,改造哪个广场、改些什么项目,全部由社区说了算。
消息一传到七宝,七宝文体中心的工作人员就想到了“快乐舞步”的事儿。如果对七宝文体分中心门前的航华广场进行改造,应该是块不错的活动场地——他们把这个想法和“快乐舞步”团队作了沟通。团队骨干成员周翠妹、蒋思国很快就带领队员到航华广场勘察。通过一个星期的实地操练,队员们一致认可了这块新场地,并提出了自己的改造意见。
去年11月,全新亮相的航华广场让大家眼前一亮:电线拉好了,插座装好了,路灯亮了,广场上的10根大柱子也拆除了,活动场地更大更开阔。很快,队员中有一半人挪到了“新阵地”。航东路广场上,活动的人少了,声音轻了,周边居民的意见自然也少了。团队还主动立规矩,对每次的活动时间和音响分贝进行了明确规定。此外,他们还主动和在广场上活动的其他文体团队协商,协调场地和活动时段。
放眼闵行全区,100个市民广场的投入使用,让广场文化活动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当一份《闵行区市民广场文化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传递到团队手中时,“成立市民广场文化服务志愿者社团”、“维护好广场环境”等条款,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呼应——“阿拉的广场,当然要阿拉自家管!”
业务QQ:
21904483 (点击交谈)
290578922 (点击交谈)
电子邮箱:
290578922@qq.com
21904483@qq.com
联系手机:1585510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