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舞全民自嗨运动 | |
发布: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13年11月19 |
每个夜晚来临的时候,广场舞总在我们左右。
晨曦里,夜幕下,不管在哪个城市,总有一道风景会吸引人们的眼睛—来自四面八方数量不等的人,兴高采烈、精神抖数地步入“广场”,集结方队,在震耳欲聋的音乐伴奏声中翩翩起舞,他们或前进后退、或旋转甩手、或出胯扭腰、或踏踢跃步……他们是连泼粪和放藏獒都无法阻止的广场舞者。广场舞,现在一直高居热门话题的位置。
广场舞的崛起
如果说当年的群众舞蹈只不过是政治的附属品,那么现今日益兴盛壮大的广场舞早已摆脱了“为政治服务”的使命,转而发展为“为生活服务”的底色:养生、自娱、交际、健美……各取所需。在形式上,它不以规范化、技巧性为前提;在功能上,它不是反映生活,而是参与生活。
山东省社科院人口学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员田杨曾查阅资料发现,早在1997年前后,广场舞其实已经在全国各地出现了。只是与如今动辄放着“凤凰传奇”神曲的广场舞不同,早期的广场舞多以交谊舞为主,而参与者也是各个年龄段皆有。
田杨分析,在2000年之后,生活压力的逐步增大,同时也有生活方式的改变,让不少中青年人退出了广场舞的圈子,广场舞的主要舞者也逐渐成了中老年人,而在动作上也变得越来越简单易学,成为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老年人群体活动。
特色自嗨运动
这是一股神奇的旋风,它的背后没有居委会大妈的热情动员,没有单位的考核压力,也没有家庭成员的积极鼓励。这股旋风的神奇之处在于它几乎是完全自发的运动,从一个“广场”到另一个“广场”,从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自发也自嗨。
英国杂志《经济学人》杂志发了一篇《拯救中国跳舞大妈》的报道,广场舞以“guangchangwu”这个单词宣告了自己的走向世界。但是广场舞从来都是中国特色的全民自嗨运动,它并没有真正走向世界,在异域甚至会发生“文明的冲突”,不久前在美国纽约一支华人舞蹈队因为在公园排练广场舞被投诉扰民,领队甚至被警察铐起来。
试问有哪一项运动能吸引如此众多的人群,自发地、有序地、一天不落地(除雨雪等恶劣天气,比如菲特台风)参与其中?唯有广场舞。
其实,与其说是“广场舞”,不如说是“空地舞”,因为广场舞的场地绝不仅仅限于广场,除了城市广场,还可以是公园深处,或者仅仅只是小区楼下的一小片空地。总之,只要有一块空地,加上分贝够的音响,广场舞的硬件设施就满足了。
而且,这是一种几乎没有学习成本的“舞种”,动作就那么几个,伴奏音乐看似五花八门,其实精髓也就“咚次哒次”那么几下。只要有手有脚还能动弹就能学会广场舞,不对,广场舞甚至没有“学会了”一说,且不说不同城市、不同广场、不同方阵会有不同的“舞风”,就连是同一城市同一广场同一方阵中的舞者们,各自对广场舞的招式都有不同的领会,况且他们在意的从来不是动作的精准,而是在摇摇摆摆中获得自我满足。
广场舞氛围宽松,舞者随性,来去自由,自己把握。它的简易性、巨大的包容性,跳错可以重来,没人笑话你。融入性,没有任何准入障碍,你在任何一个跳广场舞的场地边上跟着一起舞起来。跳广场舞经济成本也可以忽略不计,至于场地,当然也是免费的。
被解放的大妈
如果说“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是宋代的社会图景,那么“凡有大妈处,皆能广场舞”则是当下的写照,当然“大妈”二字前还得加个定语“中国”。甚至也可以说如果没有“大妈”就没有“广场舞”。
2013年春天的抢金潮将“中国大妈”推上了舞台,《华尔街日报》甚至给她们专门发明了一个单词“dama”。其实“中国大妈”是代表了这样一个群体:她们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一辈子是为家庭为丈夫为孩子服务的主妇,操持家务的同时每天要筹划柴木油盐的花销,“中国大妈”是“不确定”的社会环境中最弱小的一群—不淡定,爱跟风。但是她们在广场舞中找到了春天,她们终于可以摆脱日常的琐碎,投入到属于自己的时间。据统计,目前中国的广场舞爱好者超过了1个亿,主体人群是40到65岁的中老年妇女。
面对铺天盖地的对广场舞的“声讨”,知乎网友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说到底,不过就是一群愿意花几千块钱买个计步器计算自己走了多少步的人,看不惯一群又老又low天天最炫民族风的人在自己面前摆弄而已。要是换成一堆小年轻,在广场上弹着吉他跳着街舞,满大街画涂鸦,网络上肯定会说:‘这个城市好有文化哦,好文艺哦,我爱死这里了。’”
虽然这位网友对舆论和公众的“声讨”存在部分误解,但是“几千块钱的计步器”和广场舞的对比却格外有力。而且还有一个更严重的现实,那些嘲笑“广场舞”和“广场舞大妈”的人多半是那种“根本不会去跳广场舞”的人,他们有互联网,有智能手机,有微信陌陌。而“大妈”呢?多数承担全职家庭主妇的角色,要么根本就不会上网,即使会上网,她们也很难发现网络的乐趣。
中国“坏声音”
倘若没有《最炫民族风》《老婆最大》《爱情买卖》等神曲在高分贝音响的助力,广场舞应该不会成为全国热议同时也备受指责的话题,更不会引发如此多的冲突。但没有这些神曲,也就没有广场舞了,没有了旋律,怎么舞得起来,没有神曲的旋律,怎么舞得痛快。
这些神曲的直接后果是,广场舞成了难以忍受的“声音灾难”,“小区里的广场舞声音开得跟鞭炮一样,每天晚上吵得要死,下班回家已经累得够呛了,想洗个澡舒舒服服看个电视,就只听到外面跳舞的音乐声音,一堆老歌还不停地循环播放,都快产生幻觉了。我上班族就不说了,人家搞学习的小孩,这个样子还能集中精神么?”这只是全国上下每天都在发生的“广场舞扰民”事件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例子,噪音是广场舞成为众矢之的的头号理由。
按照《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以居民住宅、文化教育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其噪声排放源边界噪声排放限值,昼间为55分贝,夜间为45分贝;而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域,最大限值也不超过60分贝。不幸的是,法律法规遭遇广场舞的噪音时,显得有些无能为力,在公民自觉没有形成之前,如果仅仅依靠法律,后果是难以承担的执法成本。
11月16日,河北唐山的凤凰山公园内,几十名高中生身穿印有“温馨提示语句”的文化衫,理性地、无声地抗议公园内给他们的学习造成影响的“公园噪音”。学生们这种理性的表达方式,既有理解和赞同,也遭受了部分围观看热闹老年人的指责。
业务QQ:
21904483 (点击交谈)
290578922 (点击交谈)
电子邮箱:
290578922@qq.com
21904483@qq.com
联系手机:1585510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