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日报谈广场舞该如何舞动 | |
发布: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14年1月8 |
今日视点广场舞该如何舞动
背景
如今,健身广场舞风靡全国,成为广大中老年人最热爱的活动之一。然而,广场舞制造的噪声扰民问题也备受关注,已成为“全国现象”。针对这一热点话题,记者在昆明进行了调查采访。
声音
“我们老年人就跳舞这点爱好,但是地方就这么点,让我们上哪跳去?”“我们希望他们选择一些噪音小的运动,或者控制下跳舞音量和时间,大家互相理解社会才能和谐。”“解决广场舞扰民问题不能流于简单化,需要多方协调齐抓共管才行。”
现状 噪音扰民屡发冲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中年人甚至青年人纷纷加入到广场舞舞者行列,以此作为运动健身的一项内容。但跳广场舞就免不了音乐的伴奏,于是,在高分贝音量的连续“轰击”下,一些冲突事件在昆明相关活动场所时有发生。
今年12月初,昆明篆塘公园一块专供老年人跳广场舞、打陀螺的广场被泼洒了大量机油,而这已经是最近几个月来发生的第四次了。
据附近居民介绍,每天从早上7点多到晚上八九点,这里几乎没有消停的时候,跳舞的巨大音乐和打陀螺的响声在百米之外都听得到。附近居民认为,如果噪音扰民问题不解决,估计还会有人继续来捣乱。以昆明最热闹的翠湖公园为例,跳广场舞的人群将不大的公园划为十几块“地盘”,一度甚至堵死了过往通道,翠湖公园保卫科每天都会接到投诉,公园还派出了巡视人员,一旦发现音量过大立即提醒,超过规定时间就进行清场。但即使如此,附近居民仍然对广场舞扰民怨声载道。
记者在一些跳广场舞的地方也亲身感受了这种音响的冲击波—这边跳舞的人群放的是《最炫民族风》,那边的人群放的是《锅庄舞曲》,另一边的人群放的则是《伤不起》,各种音乐混搭响彻云霄。刚置身于这样的场合多少可能还有点新鲜感,但如果日复一日地被动享受这样的音乐“大餐”,任谁也难受得了。
在噪音的反复干扰下,人会变得烦躁易怒,往往会做出过激行为,这也是种普遍心理。因此,很多的冲突就是居民们对这种高音量的反感而导致的。
无奈 场地缺乏管理无着
“我们老年人就跳舞这点爱好,我们不想扰民,但是地方就这么点,让我们上哪跳去?”说起广场舞扰民话题,家住世纪城傲春苑的张大妈感到很是委屈。她告诉记者,她和十几个老姐妹们在小区广场跳舞三年了,期间经常有人叫她们把音量关小,还有人打开窗子骂人或故意扔垃圾下来,让她们很是气愤。“人老了不运动就生病,我们真的很希望国家能多建些公共广场,让我们有活动的地方。”张大妈说。
对于张大妈的说法,同在一个小区的何女士表示理解的同时也感到很无奈:她家有个14岁的女儿,每天回家都要做作业,因为楼下广场舞音乐太吵,女儿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还经常被噪音烦得头痛。何女士说:“谁家没个老人,我们也理解老人想锻炼身体的愿望,但是我们希望他们选择一些噪音小的运动,或者控制下跳舞音量和时间,大家互相理解社会才能和谐。”
广场舞扰民,放在全国都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在昆明,尤其是缺乏公共活动区域规划的老小区和寸土寸金的市中心,这样的矛盾更为突出。根据第5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统计,昆明目前人均占有公共体育设施面积仅为1.07平方米,低于全国平均数据,在云南也只排在第三位,远远跟不上市民的健身需求。
此外,许多小区在兴建之初没有很好地进行规划和设计,广场舞爱好者的跳舞场地大多是小区居民自发开辟的娱乐活动场所,一些广场舞人群没有考虑到自身行为对他人造成的困扰,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自我约束,加剧了广场舞扰民问题。
归根结底,广场舞之所以引来重重矛盾,是因为公共健身场所建设跟不上群众健身需求,以及相关管理法规的阙如,从而导致有关部门管理无据。警察、居委会、社区、物业等对人们因噪音而产生的冲突只能就事调解,实在调解不了也没有办法。
破解 齐抓共管规范引导
积极参与全民健身本是一件好事。我们生活在同一座城市里,不同的人群自然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和生活习惯。爱好健身、喜欢安静,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个人权利。关键是城市管理者要做好引导与管理,让不同的人群都能接受公序规范,和谐相处。
广福路银海畅园小区外的实佳药店前,每晚7点准时亮灯,店员还会为跳广场舞的大妈们接上音响电线,方便她们在门前跳舞。药房店员告诉记者,从开店以来,她们就一直为大妈跳广场舞提供方便。现在,周围几个小区的广场舞爱好者们都集中到了这里。药店店员的观点是:“可能有的商家觉得在门口跳舞会影响生意,其实我们发现,大妈们在这里跳舞会为我们吸引人气,每天这个时候我们店里的销售量都会增加。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如果门口有足够的空地,提供给大家跳舞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如何破解广场舞扰民难题,省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主任许建峰表示,很多广场舞是民间自发的行为,由于其自发性强、不规范,目前无法强制干预。同时,也正因为广场舞的不规范,很多领舞人使用大音量的音响为自己招徕生意,并且招收学员和收取费用,甚至抢夺地盘,导致广场舞乱象频出。他介绍说:“目前,我们采取的方式是在我们组织的民间活动、社会体育活动中严格要求,同时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要求做到在活动中环保不扰民。今后,我们也会想方设法调动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积极性,出台一些奖励措施,尽可能在我们能力范围内引导广场舞良性发展。”
省体育局群体处处长李耀戎表示,目前我省主要加强对健身操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管理,对于做得比较好的全民健身活动站点给予资金等方面的奖励,做好公共服务工作。他认为,解决广场舞扰民问题,需要合理地帮助引导,还需要具体的社区、街道办等多方共同努力。
有市民表示,作为城市管理者,应抓好规范与管理,重点在“时间选择”、“音量控制”、“地点规范”上下功夫。还有市民建议,要彻底根治广场舞扰民这一顽疾,政府要加大对公共娱乐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科学设计体育健身、文化娱乐场所等,并配套跟进到各个社区。
“目前国家相关部门已经注意到了广场舞扰民问题,2014年,我国将开展广场舞人群统一普查,相关的意见规章也会相继出台。”昆明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群体处处长张楚壮告诉记者,昆明也很重视广场舞扰民问题,目前正进行相关规章的调查和起草,将对广场舞的时间、地点、音量等进行监督规范。为解决群众健身场所缺乏的问题,昆明市还将科学选址,建设一批健身场所,让群众在不扰民的同时又能就近锻炼,在科学健身和邻里和谐间找到两全其美的平衡点。他表示,在“十二五”期间,昆明市将力争让人均占有公共体育设施面积达到1.5平方米。
借鉴 迭出新招各显神通
目前,对于广场舞扰民的普遍现象,国内不少城市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出台《广场舞公约》,对场地、音量及时间段进行规范。
长春:在大的交通节点周边规划建设更多的城市广场,为市民提供更多活动空间;聘请了近200名社区体育健身指导员,监控广场舞噪音;部分社区制定“低音公约”规定,广场舞时间为17时至21时;应远离居民区,附近百米范围无居民楼。
济南:在一个小区里,跳广场舞的20多位老大妈每人都戴着耳机欢快起舞,场地静悄悄,没有了大喇叭的喧闹。原来,她们所戴的无线耳机,播放的是伴舞音乐。耳机取代大喇叭,更好地解决了噪音扰民问题。
三亚:今年6月,该市文体局出台规定,晚间广场舞活动时间不超过22时,音量控制在60分贝以下。如发现违反规定,第一次警告,第二次没收音响设备。
杭州:社区工作人员蹲点监控广场舞音量,有社区将跳舞居民汇集到学校礼堂、附近公园等地,避免噪音扰民。
浏阳:由居民代表、广场舞代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代表共同制定《广场舞公约》,内容包括:跳广场舞的实际时间限定在上午7时以后,晚上8时30分之前;音量应控制在60分贝之内;一旦在公共场所噪声扰民被人举报,执法部门可给予没收工具及罚款200元以上的处理;各广场、社区、小区等广场舞,无论阵容大小,领队或负责人须到当地社区居委会备案、编号,服从社区管理等。
业务QQ:
21904483 (点击交谈)
290578922 (点击交谈)
电子邮箱:
290578922@qq.com
21904483@qq.com
联系手机:15855102118